479675352 10225234082910428 3119433440876919739 n

你的復健,真的讓你進步了嗎?

最後更新日期:2025年03月26日

​​──還是你只是做給身體看的,卻沒有做給大腦學?

​​前幾天我問中風患者:「你在醫院是怎麼練習拿杯子的?」

​​他回答:「因為我的手抬不起來,所以治療師會幫我把手抬起來,再把杯子塞進我手裡,然後呢,要不是治療師幫我把杯子甩掉,就是幫我把手指掰開。」

​​我好奇地問:「那…整個過程中,你自己做了什麼嗎?」

​​他想了想說:「完全沒有耶,都是治療師在幫我做。」

​​這樣的訓練,根本不是「練習拿杯子」,而是「治療師在表演怎麼拿杯子」,你的手完全沒學到!

​​是中風復健四種方法中,效果最差的一種:「完全別人動」。


​​復健有四種方法

​​從最佳到最差,依序是

​​完全自己動:該出力的肌肉自己出力,不作弊、不代償。

​旁人引導動:治療師牽著你,順著你的力量一起動。

借力使力動:有力的肌肉幫忙出力,先讓動作出得來

​​完全別人動:你不動,全靠別人幫你動。


❶ 完全自己動(最佳)

  • ​​自己抬手拿杯子,沒有聳肩,沒有靠桌子支撐,一切自己來
  • 走路時大腿抬、膝蓋勾、腳踝翹,身體不甩也不歪。
  • 單手壓好抹布擦桌子,身體不會猛往前傾,也不會左搖右晃,全靠手臂出力

​​該出力的肌肉自己來,沒有偷懶、沒有代償,這是最理想的練習方式。

​​ 優點:練習成果 100% 都是自己的。

​​ 缺點:好難、好累、好想偷懶。


​​❷ 旁人引導動(次佳)

  • ​​治療師推著你的屁股,幫你調整重心,讓你更容易邁開腳步。
  • 玩麻將時,治療師輕壓你的手腕,讓你的手指更自然打開。
  • 穿著「動動手」 輔具,它幫你打開手指,但你還是要靠自己握住杯子。

​​就像電動的 YouBike,在你踩的時候,補上一點力,讓你騎得更輕鬆、更順暢,但你還是得自己踩、自己控制方向,才能前進。

​​ 優點:幫助你動得更順,提高控制力,減少錯誤代償。

​​ 缺點:需要有技巧的輔助,太多或太少都不對,家屬或不熟練的人難以拿捏。


​​❸ 借力使力動(普通)

  • ​​擦桌子時,手臂不夠力,乾脆扭動身體,手跟著滑過去。
  • 走路時腿抬不高,就先把身體往一邊傾斜,再甩動整條腿往前擺。
  • 拿罐子時握不住,就全身一起出力,甚至連肩膀、背部都繃緊,硬把罐子抓緊。

​​你能做,但還做不好,就靠別的肌肉「幫一把」,硬湊到能勉強完成。

​​優點:至少有在自己動,慢慢減少就能逐步進步。

​​ 缺點:動作不太正確,代償越久,錯誤習慣越難改,最後可能變成「用錯方式動一輩子」。


​​❹ 完全別人動(最差)

  • ​​ 治療師扶著你的手,把杯子塞進去,再幫你抬起來、移動,最後還要幫你把手指掰開。
  • 你用好手帶著壞手舉棍子,但其實全程都是好手在出力,壞手只是被抬起來。
  • 你坐在那邊看電視,復健手套自動幫你手指開合,你的手完全沒出力。

​​根本沒有自己出力,肌肉沒在動,大腦也沒在學,復健像在演戲,治療師是演員,你只是道具。

優點:最輕鬆,完全不費力,看起來好像有在復健,讓你有「我在努力」的滿足感。

​​缺點:進步最慢,甚至可能越來越退化。


​​走路是每天都要做的事,不管姿勢對不對,總要想辦法移動。

​​腳沒力,就甩身體、傾斜重心、用腰帶動腿,雖然動作不正確,但至少還在出力,還在「加一」。

​​手不像腳那麼「非動不可」,日常生活很多事可以只用一隻手,所以很多人懶得練,或者家人、治療師乾脆直接幫忙做完。

​​手也不容易「借力使力」,身體再怎麼甩,手指不開就是不開,結果就變成「完全別人動」,自己根本沒出力。

​​結果,腳再怎麼歪、怎麼甩,最後還是有點進步;但手沒練,根本沒有進步的機會。


​​ 怎麼用這四種方式?

​​復健時,盡量試試看「完全自己動」,讓該出力的肌肉自己出力,別靠代償;

​​不熟練的動作,就退一步到「旁人引導動」,請治療師或穿輔具幫你順著動,讓大腦學會正確的動作;

​​如果沒人能幫忙,暫時用「借力使力動」,但要學著怎麼「越借越少」,讓真正該出力的肌肉接手,

​​「完全別人動」唯一的價值是維持關節活動,不能當作長期復健的主餐。


​​你的復健,真的在幫助你進步嗎?

​​回想一下,你最近一次復健時,是怎麼做的?

​​▶︎ 你是自己主動嘗試,哪怕很慢、很吃力,還是讓該出力的肌肉去學習?

​​▶︎ 還是你只是「被動參與」,等著治療師、家人幫你完成動作?

​​▶︎ 這樣的方式,真的有讓你的動作變順、變穩,還是你只是「看起來有在復健」?

​​▶︎ 如果你繼續這樣下去,三個月後,你的手會更靈活,還是還是停在原地? 你的腳會走得更穩,還是依然靠甩身體在撐?

​​「復健,不是做給身體看的,而是做給大腦學的。


如果你喜歡這篇貼文,歡迎加入張開 治療師的臉書社群「中風復健知識、經驗與資源分享〡把復健變簡單」。

​​​​我會不斷分享中風的知識、經驗與心法,陪你走過中風這段旅程。

​​​​​​​​👍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421503930797259

留下你的回饋或疑問,將可以幫助到更多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