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70677067 10224978729126743 2638043613092733894 n

中風復健越操越好?才怪!

Dromerick 等學者想知道「魔鬼訓練(侷限誘發療法)」和「一般中風復健」的效果,哪個比較好?

他們在聖路易斯巴恩斯猶太醫院找了 52 名急性中風患者,分成三組,參加兩週的集訓,

除了原本住院就在做的復健治療以外,還個別加上:

► 一般訓練組

加上每天 1 小時的日常生活活動再訓練和 1 小時的雙側上肢訓練活動

► 魔鬼訓練組

加上每天 2 小時魔鬼訓練,結束後再把好手綁起來 6 小時,強迫用患手生活。

► 超級魔鬼訓練組

加上每天 3 小時魔鬼訓練,只要沒在睡覺就要把好手綁起來,強迫用患手生活。


結果魔果訓練沒比較好

​90 天後,「超級魔鬼訓練組」進步最少。

魔鬼訓練組」也和「一般訓練組」差不多而已,沒比較好。

​我的觀點

中風一定要復健,

但訓練太魔鬼,患者壓力太大、身心俱疲,反而白受罪又阻礙進步。

復健、生活和休息要取得平衡,而每個人的「平衡」都不一樣:

► 有人可以一口氣練兩個小時,但之後需要好好休息

► 有人比較喜歡把復健時間分成幾段,每次做一下下,讓身體慢慢恢復

► 有人早上精神比較好,所以會選擇早上做復健,下午就休息放鬆

► 有人需要跟別人一起復健才有動力,有人則是喜歡自己安靜地練習

​關鍵是:「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,既能穩定進步,又不會累壞自己。」

享受復健,而不是忍受復健,才能在復健路上走得長長久久。

就像那些可以每天運動的人們,都是從中找到了快樂,而不是痛苦。


​補充:圖中的分數怎麼看?

​​根據「 ARAT 手臂活動測驗(Action Research Arm Test)」:

​► 0 分:完全沒辦法動

拿不起任何東西,連簡單的動作都做不了。

► 1–18 分:嚴重障礙,只能做一點點

抓東西可能只能摸到,或只能移動很小幅度。

​► 19–36 分:中度障礙,動作不完整或不流暢

​能抓起東西,但可能手抖,或抓不穩、拿得很慢。

​► 37–56 分:輕度障礙,動作大多可以完成,但不太順

​可以拿起杯子喝水,但過程不順,可能花比較久的時間。

​► 57 分:動作完全正常,沒有障礙

​可以輕鬆抓握物品、捏取小東西,動作快速又自然,沒有任何障礙。

​ref. Very Early Constraint-Induced Movement during Stroke Rehabilitation (VECTORS)


如果你喜歡這篇貼文,歡迎加入張開 治療師的臉書社群「中風復健知識、經驗與資源分享〡把復健變簡單」。

​​​​我會不斷分享中風的知識、經驗與心法,陪你走過中風這段旅程。

​​​​👍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421503930797259

留下你的回饋或疑問,將可以幫助到更多人